新政府上任後即大力推動5+2產業創新計畫,可說是政府最重要的產業政策,但因其屬於中長期的結構轉型政策,不容易在短期內讓民眾有感,因此更需要有創新作法,並在初始階段建立讓民眾可以容易瞭解的數據,如此應有助於未來長期且有效的推動該產業政策,並持續增加就業機會。

成人英文推薦課程 大甲

「5+2產業創新計畫」包括了綠能、國防、生技醫療、亞洲矽谷及智慧機械等五大產業及新農業、循環經濟的「+2」產業,並以「連結國際、連結未來、連結在地」為主要訴求。鑑此,各部會皆以「5+2」產業創新爭取資源,地方政府、科研機構亦如火如荼以「5+2」名目獲取預算。儘管政府勾勒了美好願景及華麗的策略,但對資源配置、常規的統計及跨部會合作等問題交待不清楚或付之闕如,能否進行有效的產業創新,引發不少質疑。另一方面,它是屬於中長期的結構轉型政策,必須和總體的經濟數據(如就業機會、薪水的漲升、GDP的創造等)進行有效連結,才能使民眾有感。缺乏上述配套,即便新內閣推出琳瑯滿目政策,民眾卻感受大甲雅思IELTS補習班課程不到政府的努力,原因即在於此。

以生技醫療產業為例,政府過去10年來資源配置多數於新藥產業(部份的醫療器材),在資源配置嚴重失?下,雖然造就了新藥公司的大幅增加,包括上市、上櫃、興櫃等、股市市值的飆升及創造了不少生技新貴外,但社會的掌聲卻不多。因為它不但對生醫領域就業人數的增加有限,薪水的調升不多,同時也無法有效地擴散及於其他領域(如農業生技、健康照護、環保科技、食品安全等領域),致民眾的具體感受不大。因此,如何透過「5+2」產業創新,有效擴大至其他相關產業創新,並將資源擺在正確的地方,帶動全面的產業升級,使民眾有感,值得我們正視。有鑑於此,我們嘗試從如何進行有效創新,以及如何和總體經濟數據的連結,使民眾有感等二個層面,提出以下的建議:首先,創新資源應有合適的比例。一般言,由於創新具實驗性質,雖然影響大,但風險也高,同時,創新人才、基礎建設比較沒有根基,如果投入太多比例,周邊配套接不上來,反而會造成資源的誤置。因此,一國投入創新領域的資源,多數以20~30%的比例進行,70~80%的資源依然配置在既有產業之上。因此,傾全國之力,投入絕大多數資源從事5+2產業創新,恐有風險太高、資源誤置之虞。其次,創新範疇必須定義清楚,並進行常規統計,才能有效配置資源及進行滾動式檢討和管理。目前5+2產業創新仍以既有產業的範疇及資料的彙整為主,缺乏建立嶄新領域的常規性調查及資料庫。如果產業範疇不清,又缺乏常規性統計,無法掌握產業發展的全貌,投入資源的方向會有所偏差,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滾動式管理。第三,5+2產業創新計畫中,不少產業必須跨領域協調、整合,因此,行政院應有跨部會共同績效指標(KPI),例如經濟部負責執行、財政部負責提供租稅優惠、內政部提供土地、農委會負責水權分配等,各部會才會摒棄本位主義,發揮團隊精神。最後,應該有計畫推出嶄新政策工具,協助企業購合併新技術、新商業模式,吸引外人直接投資(土城專業多益TOEIC補習班課程FDI),加速產業升級。FDI有助於帶動5+2產業的技術、商業模式的升級,尤其近年來FDI背後均有不少類主權基金、私募基金、創投基金的影子,善用嶄新政策工具槓桿資源,加速吸引FDI來台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至於使民眾有感方面,由於產專業托福補習班推薦 樹林業發展的屬性、附加價值率及上市、上櫃家數、營收等均為硬梆梆的數據,和民眾切身感受的就業機會、薪資的漲升沒有直接連結。因此,創新產業的發展應和總體經濟數據連結,或者建立民眾容易瞭解的指標,才會將科技、產業發展和民眾切身的利益相連結,對政策才會有感。另外,創新如有成果,應和既有產業連結,使成長的擴散性更紮實,基盤才能擴大。如前述的生醫科技,如能擴散至漁牧業(如減少豬災的疫病、提高生產力)、食品安全(提高食品的安全檢驗試劑)、環保(減少汙染、綠能發展等),因事關民生經濟,人民的感受將更為強化。(工商時報)

線上英文 評價




346A3FDB2E02C1B1
arrow
arrow

    駱哲瑋撰練扔杜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